高速路上的百变“达人” ——记衡德高速公路公司青兰养护工区工程队队长郑文周
浏览量:3106
作者: 来源:河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添加时间:2023-08-04

他,曾是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在三年的部队生活中,忠诚担当,作风优良,多次参与并出色完成工程抢修任务,先后被授予嘉奖和“优秀士兵”等荣誉称号;退役后,他成为一名优秀的交通人,凭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军人作风,和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使命担当,为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工作17年来,先后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 先进工作者”“创新能手”等荣誉称号。他,就是河北交投集团衡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青兰养护工区工程队队长郑文周。

标志标线工程施工作业.jpg

强本领、练队伍,他是“养护铁军”的带头人

“到衡德高速前从没有接触过有关高速养护这方面的知识,可以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2004年,从部队专业后的郑文周被分到衡德高速养护工区工作,从迈入大门的第一天起,他就深深感受到想要干好本职工作,就必须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郑文周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出个样子来!他一头扎进养护知识的海洋,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懂就学,不会就问,17年间他写下了10多本、约20万字的读书笔记。通过多年的学习积累与实践锻炼,郑文周熟练掌握了施工工艺、施工管理以及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修等知识技能,从对公路养护的一无所知,逐渐成长为拥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技术骨干。

在青兰养护工区,抓住零星时间学习已经成为工程队里一道最靓丽的“风景”,郑文周就是这道“风景”的大力倡导者和积极践行者。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深知学习对于一个人和一个团队成长进步的重要性,于是他带领着大家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探索现代管理经验,研究先进养护技术,练习设备操作技能。大家比着学、比着练,每名同志都在暗地里较劲。

“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责任、兴趣和动力,大家的劲头都特别足,为干好本职工作和创新创效工作不遗余力。” 青兰养护工区工程队队员张勇说。

目前,工区10名工程队人员,大都考取了电焊高级工、高空作业、低压电工等特种作业从业资格证,成为工程队的复合型全能人才。

除险情、保畅通,他是高速公路的“保健医生”

高速公路养护工人,常常被比喻为高速公路的“保健医生”。作为“主治医师”,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总能看到郑文周的身影。

每年主汛期来临,涵洞排水成为工程队的重中之重,为方便行人和车辆通行,他们时刻关注天气变化,视汛情为命令,无论白天黑夜,时刻待命作战。为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积水排出,郑文周和队员们总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顺着泥泞湿滑的护坡,将重达100多公斤的水泵一台台搬到涵洞旁,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有时雨还没停就要开始抽水作业,虽然多次受伤,但郑文周从没有退缩过。

“一次我们四人一块抬着水泵往下走,由于脚下太滑了,郑队长摔了下去,脸、胳膊、腿多处都擦伤了,水泵还差点砸在他身上,但他爬起来缓了缓,又投入了战斗。”提起那次危险的经历,养护工区王浩至今还心有余悸。

另外,冒雨接电安置水泵也是相当危险,需要胆大心细和过硬的技术,而他们都做到了。身为队长,郑文周更是亲自处理最危险的环节。

“文周同志责任心非常强,无论是防汛抢险、除雪保畅还是公路养护,他总是冲锋在前,和工程队的同志们并肩作战,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青兰养护工区主任孙秀红说。

17年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郑文周和队员们清走的是积雪、积水、道路散落物,换来的是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保护的是无数过往司乘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他们这些“保健医生”的心里,人民群众的利益才是最大的!

汛期准备水泵线缆.jpg

谋攻坚、创效益,他是创新创效的排头兵

2020年,衡德公司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积极开展创新创效,青兰养护工区积极响应,对外承揽了一项标志标线工程。郑文周知道,这是公司成立以来闯入外部市场创造效益的第一项工程,同时面临着工期紧、任务重、工程质量标准高等多重压力,能不能打响打赢“第一枪”,那就看他和他的队友有没有这个“实力”了。

承担这一施工任务,困难可想而知,郑文周感觉到从来没有过的压力。果然,刚施工没几天就碰到一个大难题,用来加热涂料的热熔釜加热效率低、使用不顺手、热熔涂料跟不上趟。郑文周带领大家精心研究、大胆探索,充分调动大家的聪明才智,靠着特有的“钻”劲儿,经过反复试验改造,通过增加热熔釜供气管路,调整加热炉灶的位置,一台新式热熔釜出现在了大家面前。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加热效率提高近50%,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施工进度明显加快。

由于任务艰巨,全体施工人员主动放弃休假,加班加点施工作业,每天5点钟开始上路作业,一直干到晚上8点多才返回工区。项目后期,为了节省时间,保证施工进度,郑文周和队员们在施工现场附近租了房子,并响亮提出“工程不完工,我们不回家”的口号,迎着晨曦出工、伴着夕阳收工成为大家抢抓工期的工作常态。八月的天气骄阳似火,地表温度达到60℃,热熔划线机和热熔釜温度最高达到220℃。尽管头上烈日暴晒,地面热浪滚滚,郑文周和队友们顶住压力,迎难而上,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硬是提前一个月出色完成了施工任务。

近年来,以郑文周为主要骨干的党员创新团队,凭借着更高更强的创新意识和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成功研发出新型反光柱帽、新型柱式轮廓标、护栏板抬举起、移动标牌固定托架、改装自走式灌缝车等17项创新成果,其中5项荣获国家专利,发明的新技术都已在日常养护施工中得到较好的应用,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